看到周秀才这副样子,林显扬也义愤填膺起来说道:
“怎可这样欺负人!诸位可都是秀才啊!”
林显扬喷教谕,周秀才反而说道:
“海教谕也是为了整顿县学风气,可是我们南平县学这个样子,也不光是清考就能解决的啊。”
苏泽疑惑的问道:“敢问周秀才,为何南平县学如此冷清啊?”
周秀才叹气一声说道:“南平凡是有点能力的士子都在延平书院中读书,来县学的都是我这种贪图一月二两禄银,穷的揭不开锅的穷秀才。”
“以前教谕在的时候,也知道南平县学不如延平书院,也都是让大家自学为主。近十年来整个南平县学就出了一个举人,延平书院却出了七人中举,你说本县那些书香门第是读县学还是去延平书院。”
苏泽和林显扬对视了一眼,林显扬也没想到自己心中神圣不可高攀的县学,竟然沉沦到这种地步。
不过苏泽倒是不意外,福建本身就有浓郁的私人书院的氛围,而南平县的这座延平书院,就是始建于南宋的书院,可以说是源远流长。
朱熹的老师李侗,号延平先生,曾经在南平讲学,延平书院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闽学四贤之一的道学大宗师而建立的。
苏泽用起Lv5级的“历史学”,他回忆起大明朝曾经有过四次禁毁书院的运动,疑惑的问道:“今上不是曾经下旨禁绝私学的吗?这延平书院竟然如此明目张胆?”
周秀才侧目看向苏泽,没想到长宁卫一个小地方的书生竟然知道朝廷的政令,周秀才对苏泽刮目相看。
第一个禁毁书院的自然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了。
朱元璋在位的期间,是没有所谓民间学术的,所有大儒都要入官学教书,你不去老朱有的是办法让你去,那时候很多熬过了大元朝的宋朝书院都被捣毁了。
第二次和第三次禁毁书院运动,就是嘉靖皇帝感觉到了阳明心学的威胁,曾经在嘉靖十六年和十七年两次下令禁毁全国书院。
周秀才苦笑着说道:“当今徐阁老都曾经在延平书院讲过学,这些私人书院都是一地文脉所在,和府县官员相交莫逆,又怎么可能被禁绝?”
苏泽这下子恍然大悟,嘉靖皇帝抑制心学的举措事实上已经失败了。
如今朝堂中,内阁次辅徐阶就以心学门徒自居,是如今江右学派的领导者。
可以说现在的海瑞也是刚刚踏入官场的新人。
刚刚踏入官场,就被上级的上级安上了一个“笔架”的绰号,脾气耿直的海瑞已经写好了辞呈了。
海瑞正准备去县衙送辞呈,看到了苏泽和林显扬两个陌生的身影,这才走进了宿舍。
周秀才看到了海瑞,就像是老鼠见到猫,立刻行拜礼说道:“教谕!”
苏泽也拉着林显扬行礼,海瑞礼数周全的回礼,但是紧接着语气严厉的向周秀才问道:
“现在是晨读之时,为何不去明伦堂读书?”
周秀才连忙抱着书本就要跑,海瑞又问道:
“汝等何人,为何擅入县学?”
苏泽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和海瑞见面,他研究明史的时候就颇喜欢海瑞这个人物,今天见到真人了,有一种线下和明星见面的恍惚感。
“汝等何人?为何擅入县学?”海瑞再次发问,苏泽这才说道:
“草民苏泽,想要参加明年的童子试,是来请周秀才签下保书的。”
听到苏泽是要参加县试的童生,海瑞的脸色倒是慈祥了一些。
他是一县教谕,主官一县的教育工作,虽然已经准备辞职了,海瑞还是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,要劝苏泽这个后进好好读书。
海瑞说道:“你要去县衙送保书吧?和本官一起去吧,正好路上考校一下你的功课。”
海瑞说这个话自然也不是托大,他是举人,苏泽连秀才都不是。
就是文风昌盛的南平县,每次能通过乡试的举人也不过两三人。
这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,能高兴到晕厥过去的原因。
虽然后世总觉得海瑞学历低,那是因为穿越小说动不动就连中三元。
其实能写下《治安疏》的海瑞文采也是很好的。
一县教谕本身就是本县士子的师长,考较苏泽的功课也无可厚非。
而海瑞也是看苏泽器宇不凡,想要考较他的功课,指点他的不足,劝导他好好读书。
海瑞一向认为“在其位谋其职”,自己现在还没有辞职,那就要尽到教谕的责任,好好提携苏泽这样的后进读书人。
苏泽行了一个拜礼说道:“学生敢不从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