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海瑞这么说,白知县也不好让他再跪拜。
自己是知县不假,但是知县也大不过师道啊,海瑞搬出“师道尊严”这个终极杀招,白知县也只能作罢。
不过海瑞是举人可以不跪,白知县看到海瑞身边的苏泽,皱眉说道:
“你是何人,见本官为何不跪?”
海瑞正准备张口维护苏泽,却没想到苏泽不卑不亢说道:
“草民苏泽,县尊莅临县学,当先祀至圣先师,吾等再拜县尊。”
白知县愣了一下,这才忘记了自己忙着要找海瑞麻烦,竟然将礼仪给忘了。
至圣先师自然是正堂供奉的孔子了,作为读书人进了县学,自然应该先拜孔子,苏泽所说的没毛病。
甚至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了,白县令反而会落下一个在县学内轻慢先师的骂名。
“伶牙俐齿。”
白县令倒是没有继续为难苏泽,毕竟对于他这个知县来说,苏泽只是个没有功名的小人物。
而且海瑞这么难缠的人在这里,苏泽反倒是提醒了白知县要按照礼法来,这是帮着白知县纠正错误。
毕竟也是读过这么多年书的,白知县还是先祭拜了正堂的孔子像。
海瑞带领县学的生员署吏出来,苏泽用上了兵法中列阵的方法,指挥一群人站成了一个整齐的方阵。
“拜至圣先师!”苏泽肃然喊到,俨然成了唱礼人,一群人整齐的跪下,对着孔子像行了跪拜礼。
苏泽接着又喊道:“拜县尊大人。”
海瑞愣了一下,这次他倒是再犯脾气,毕竟白知县确实是来巡视县学的,海瑞规规矩矩的按照礼法拜了白知县。
浩浩荡荡的人站在县学正堂前向白知县行礼,这下子白知县对苏泽的那点不愉快全部烟消云散了。
白知县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领导的快乐,海瑞带着四個功名都没有的穷书生跪拜自己有什么意思?
现在整个县学的人列队整齐,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来拜,这才叫威风!
白知县突然体会到了刘邦任用叔孙通后的快乐,原来这才叫“礼”啊!
第二部分“承”就叫做“承题”和“起讲”,就是根据破题的主旨,阐发自己的想法。
第三部分“转”就是“从各个方面进行论证”,也就是八股文的主题部分,一般说来是八个段落,两两对偶,这也就是“八股文”这个名字的来由。
第四部分“结”,则叫“大结”,就是总结整个文章的立意,如果能升华主题自然更好。
八股文的侧重点,从明初到清末,也是有变化的。
明初的时候参加科举的人不多,也没有那么卷,这时候能够按照八股文格式做题的,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乘机,这时候更重视第三部分,也就是“八股论证”的格式和押韵对偶,只要在格式上没有问题,思想上不犯错误,那就能考上好成绩。
但是随着科举取士越来越卷,研究八股人的越来越多,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后,第一部分破题反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。
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,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,考官阅卷的数量成倍上升,要完成阅卷任务已经不容易,哪里有时间细细品读你的文章。
就拿福建乡试来举例子,景泰元年参加乡试的生员是1600人,但是到了嘉靖三十一年已经膨胀到了3200人,而乡试阅卷考官只是从8人增加到了10人,阅卷数量几乎翻倍。
破题惊艳,考官心中自然会留下好印象,接下来的部分只要格式正确,不要写到忌讳,声韵没问题,那就能拿到好成绩。
这也是为何明初民间文学追求平实清淡的宋文,但是到了中后期追求汉唐和先秦的“奇文”、“雄文”的原因,都是为了能用爆论先拉住阅卷官的心。
破题是八股作文的第一步,白县令考较这个海瑞也不好说什么。
只看到白县令微微一笑说道:“这第一题的题目就是——‘梁惠王章句上’,请诸生破题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