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对地,雨对风。大陆对长空。山花对海树,赤日对苍穹。
雷隐隐,雾蒙蒙。日下对天中。风高秋月白,雨霁晚霞红……”
很快,院子里就传来李青青那清亮透彻的吟诵之声。
附近几个正在玩耍的孩童听到声音,竟也不自觉的被吸引,同时围拢了过来。
就趴在李家那棵足有十几年树龄的青提树的树荫下,隔着竹制栅栏,透过栅栏间的缝隙往里观瞧。
有一个顽皮些的小家伙,甚至还直接翻身爬到了栅栏的顶端。
就那样骑坐在栅栏上,满是新奇的打量着院子里的兄妹,似也完全被李青青口中韵味十足的内容所吸引。
李骥自然也瞧见了这些小家伙们的举动,不过见他们并没有出声捣乱,反而一个个的都在认真聆听,倒也没有出言喝止。
毕竟都是邻家的孩子,尤其是骑在栅栏上的那个三娃子,平时更是没少跟在青青丫头的屁股后面喊姐姐,熟悉得很。
既然这些小娃娃们愿意听,那就让他们听着好了。
《笠翁对韵》本来就简单易懂,而且还朗朗上口,诵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律蕴藏其中,很容易就能吸引到小孩子们的注意力。
“……过天星似箭,吐魄月如弓。驿旅客逢梅子雨,池亭人挹藕花风。
茅店村前,皓月坠林鸡唱韵;板桥路上,青霜锁道马行踪……”
李青青的吟诵还在继续,且在李骥的要求下,要连着吟诵三遍才能结束。
如此,日月不缀,青青才能将这些韵律烙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,将之变成一种律诗奏对的本能。
只有这样,将来在她需要正式创作诗文或是与人奏对之时,这些韵律规则才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,成为她创作灵感的一部分,助她顺利的成诗成对。
只是,让李骥没有想到的是,等到青青丫头将《笠翁对韵?一东》吟诵到第三遍的时候。
他就就听到,原本趴在院外或是骑在栅栏上的那些小家伙们,竟然也开始跟着青青的声音,摇头晃脑的跟读了起来:
“天对地,雨对风。大陆对长空。山花对海树,赤日对苍穹……”
声音虽然不大,但是却清脆可闻,吐字清晰,更没有发音上的错误。
仿佛是把青青诵读的文章当成是一种全新的好听的童谣,都在努力的记忆学习。
片刻间,他们竟跟着青青丫头,把整篇《笠翁对韵?一东》全部跟读背诵了下来,小脸蛋上也都泛起了兴奋开怀的神色。
以至于,青青的三遍诵读都已经结束停顿了下来,那几个小家伙竟还意犹未尽的独自欢声吟诵了起来。
“天对地,雨对风。大陆对长空。山花对海树,赤日对苍穹。
雷隐隐,雾蒙蒙。日下对天中。风高秋月白,雨霁晚霞红……”
声音整齐划一,节奏欢快清明。
李骥微微点头,突然抬手冲着正坐在那里发呆的三娃子招了招手,轻声唤道:
“三娃子,过来坐坐!”
“啊?!”
三娃了骤然惊醒,见李骥与李青青全都在直盯着他,瞬时小脸一红,仿佛是做了什么错事被人给当场抓住了一样。
嗖!
瘦小的身体灵活得仿若林间的猴子,瞬时间就荡下了栅栏,一溜烟的跑了个没影。
这小子,竟然还害羞了!
李骥见状,不由摇头失笑。
“哥,你是不是想要收三娃子做学生?”
似看出了大哥心中所想,李青青在旁边轻声询问。
李骥的目光缓缓移到了小丫头的脸上,轻笑着道:
“你这丫头倒是机灵,刚刚是不是也察觉到了三娃子身上的异常?”
李青青直接点头道:“我方才只是隐约感应到,三娃子的体内似乎诞生了一缕微弱的才气!”
李骥轻嗯了一声,点头道:
“你的感觉没有错,那小家伙的体内确实诞生出了一丝才气。”
“虽然不多,可是毕竟是已经有了零的突破,也算是有些天赋。”
“村正爷爷不是一直都希望我能在村里挑选几个孩子传业授道,为屯子里培养出几个读书人出来吗?”
“我看这个三娃子,就是一个不错的苗子。”
在武道的修行上,他们兄妹承了牛长顺不小的人情,李骥自然也想要找机会偿还回去。
而牛长顺的夙愿,或者说是执念,就是想要他们老牛家也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。
这些年来,牛家屯也不是没有从外面请来过先生,甚至就连李骥的那个便宜阿爹,也曾在村里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。
只是,读书识字,蕴养才气,也是要看天赋与悟性的。
并不是说你想学、你愿学,就一定能够成功。
这世上努力读了一辈子书,却始终都不能诞生才气,不能顺利启灵的人,多了去了。
而牛家屯以前的那些适龄孩童,就是如此。
不是野惯了静不下心来,就是天资不足,迟迟无法开悟。
最后都只是粗劣的识了几个字,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。
为此,牛长顺这个做族长的可是头疼了不知多少年。
眼下,老牛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有些潜力,并顺利诞生出了一丝才气的好苗子。
牛长顺若是知道了,还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。
而对于李骥来说,顺势把这棵幼苗收在身边教导上几年。
既能让青青丫头有个伴读,同时也能顺便还了老村长的人情,何乐而不为呢?